Contact u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023-61213011

Address of Securities Department: 023-61213003

Post code 401120

Address No.2, Huangyang Road,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osition:Home > News > Industry news

突破成长的烦恼

Update time:2013-08-28 19:02:00      Views:4089

    如果按中国官方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中国99%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医药行业亦是如此。中国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与独资、合资制药企业相比,经济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小药企数量大幅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有:经营不善而倒闭、破产或被兼并、收购。时至今日,中小药企的生存状态依旧堪忧。在此,笔者建议中小药企业从以下几个层面实现突破。


战略导航:打造优势品类

    战略是企业成长的“导航灯”,没有战略的企业走不远。虽然很多中小药企具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能力,但在战略定位准确性与战略执行力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当然,主要是中小制药企业业务战略不清晰,即品类战略不清。确切地说,是点式发展还是链式发展,即立足于产业链优势环节发展还是产业化运营?是多品类齐头并进,还是采取主力品类带动的聚焦战略?是采取领跑战略还是采取跟随战略,即产品是创新发展还是依赖仿制生存……

    在此,笔者建议中小药企努力实施自主创新,打造优势品类,并在优势品类上细分市场,实现有效市场覆盖。在经营上尽量专业、专注,做品类“专家”,而不是多元化或“大而全”、“小而全”。


融资途径: 加盟优势企业

    中小药企资金匮乏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市场销售不佳、销售回款不畅、过度扩张投资、GMP认证投入过大等等。并且,由于很多中小药企尚处于发展初期或者投入期,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所能实现利润微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在过去,90%以上中小药企外部融资来源于银行贷款。然而,银行贷款的门槛越来越高、机会又不是很多,中小药企融资越来越难。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虽然企业融资渠道很多,诸如向金融机构借贷、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发行股票(如中小企业板、香港创业板甚至国外资本市场)、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风险投资、合伙私募资金等多种融资手段,但这些融资渠道倾向于拥有优良资产以及良好经营业绩的大型药企,或者经营业绩非常优秀的中小药企。对于大多数效益不佳的中小药企来说,机会则很少,很难得到资本的垂青。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建议中小药企不要把融资的重心放在银行贷款上,而是要放在上市融资模式、接受风险基金投资与资金实力雄厚的同业或异业企业或机构资金合作,以获得资金支持。为了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发展,加盟优势企业也是一条可以考虑的道路。

其实,政府也在出台一些意见和措施,力求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一部分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7月25日,发改委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人才管理: 优先引进技术创新、营销人才

    很多中小药企快速甚至膨胀性地成长,导致员工队伍成长和人力资源储备滞后于企业发展,企业出现“人才真空”。成长型药业所面临的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高级经营管理型人才与技术创新型人才紧缺,这是在人才数量上的匮乏;二是人才知识结构与知识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适应不了新环境、新形势,这是在人才质量上的匮乏。更为严重的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很多药企经营管理者中自身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或无力应对强大的竞争压力,或自身知识能力无法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另外,中小药企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小于大型药企,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药企难以用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与此同时,中小药企的稳定性比大药企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药企的影响比对大药企的影响要大得多。因此,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药企发展的风险更高。所以,面对人才自我培养的长周期以及引进人才的低忠诚度,使一些中小药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小药企应抓住重点,优先从外部引进技术创新(研发)人才与营销人才,而其他人才则立足于企业内部培养,这才是一条现实的人才管理之路。


技术创新:多途径合作解决能力不足

    目前,中小药企已经普遍认识到: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高速成长的动力之源,并且有利于获得行业内技术领先的市场地位。但在医药行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依旧是中小药企获取竞争优势及成长的瓶颈。这主要缘于中小药企在原创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等方面不具备研发能力,或者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多年来,中国制药行业一直保持在“仿制药大国”的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国内约90%的制药企业仍集中在仿制药领域,自主开发的新药寥寥,药品研发和创新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短板。在市场上,一个通用名下的药可多达几十种甚至数百种,形成了恶性竞争局面。在“红海”里厮杀,自然难有赢家。很多中小药企一直都是亏本经营,而真正盈利的80%以上都是合资企业或外企,这些企业都是靠价格昂贵的原研药赚取利润,并且利润极其丰厚。

    但是,在中小药企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仿制强企”依然是一条现实路径。当然,还是要着眼于技术创新,尤其是仿制药自身的技术创新,以及通过专利购买、专利合作或与科研单位合作等多种途径来解决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


管理变革: 走出“经验式”误区

    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拉里·格雷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某一阶段有效的管理惯例,也许会导致下一阶段危机的出现。其实,这句话更像是讲给中小药企听的。中小药企管理的最大问题就是过于依赖既往经验,活在过去的影子里。然而,导致管理问题矛盾加剧的是:企业不断发展与扩张,经验式管理难于驾驭复杂的管理局面,常常导致管理决策失误。这很容易对中小药企业造成伤害甚至致命的伤害。

中小药企是在一个变化多端的复杂环境下运作,环境变化常常导致管理的变动性。在许多情况下,管理都是一个非程序性的问题。解决非程序性问题就要有创新,而创新就是一种应变。从根本上来讲,中小药企管理就是要解决一个应变能力的问题,包括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以及防御未发生问题的能力。目前,中小药企业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体现为很多方面:预见性不足、政令不通、流程不畅、制度僵硬等等,很难成为柔性化的灵捷组织。然而,这些因素都关系到企业在产品与服务上能否做到随需应变,关系到能否跑赢市场。显而易见,如果企业驾驭不了自身,就一定驾驭不了市场。如果驾驭不了市场,就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中小药企业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走出过去的管理惯例,永远站在市场的角度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使管理真正地服务于市场营销。

Fua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 © 2007 - 2020 渝ICP2022009953号